小兒推拿-小兒斜頸的表現--幼幼堂知識
小兒斜頸發生機率還是比較高,千萬別忽視,肌性斜頸的幾個表現
肌性斜頸就是大家常說的“歪脖子病”,主要表現為頭歪向患側,顏面轉向健側,患側可有或無腫塊。臨床上需排除骨性及視力代償性斜頸及神經性斜頸。
小兒的肌性斜頸可在出生后即存在,也可在出生后2-3周出現,若治療不及時,隨著患兒發育,畸形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臉部不對稱,患側顏面明顯小于健側,健側后枕部較患側扁平,患側耳、眉、眼低下,嘴角上翹,甚至可有脊柱側彎。值得注意的是,肌性斜頸不僅僅與胸鎖乳突肌相關,也需注意其與斜方肌等患側肌群的關系。
肌性斜頸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多與產傷、胎位不正、宮內異常壓力及位置不正等有關,在懷孕的過程中,準媽媽們應該注意不要過度左側臥位,長期過度的左側臥位也有可能是小兒斜頸的病因之一,在平時抱孩子及喂奶時要注意不要長期保持一側姿勢。
在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后,應及時至醫院就診,確定下一步診療方案,由于斜頸機理較為復雜,家長應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進行輔助治療,1歲以內的患兒推拿效果好,臨床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幼幼堂五行小兒推拿因手法直接優在調理小兒肌性斜頸有比較好的優勢,能夠活血化瘀、軟化攣縮的筋節,促進胸鎖乳突肌恢復正常功能。